碳排放配额再次收紧,碳价格又要上涨了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在2023年年底结束,第三个履约周期即将启动。
《环球零碳》从业界人士获得信息,最近,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在就“2023、2024年度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案”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除了发给发改委、工信、统计、能源等主管部门外,还发给了电力、建材、石油、钢铁、有色、轻工业协会等行业,并要求近日反馈意见。
虽然这是主管部门对碳排额度分配方案的常态化更新,但今年会比往年更严格。
去年3月15日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相对第一个履约周期,已经有所收紧,下调了各类火电机组碳排放基准值,收紧了配额分配规模。这无疑会加大火电企业履约难度,倒逼发电行业节能降碳。
但相对来说,此前整个配额规模还是比较宽裕,这导致有不少企业有不少配额盈余。因为配额盈余可以留存到以后,加上看涨碳价长期走势,导致发电企业惜售配额,这影响了市场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
为破解流动性难题,今年的配额将大幅收紧,而且不排除对跨期等量结转作出相关限制。
业界人士对《环球零碳》分析,碳配额逐渐收紧,淘汰那些碳排大户,或者提高碳排放成本,这是趋势,也是碳市场应该发挥的作用。
另据彭博社4月15日的报道,中国这次计划全面收紧全国碳市场的配额供应,以迫使大型污染企业抑制排放。
据熟悉详情的人士向彭博社透露,这次关于第三个履约周期的意见征求稿,旨在解决碳配额的过度分配问题,并对可结转至下一年的配额数量设定限制。
这些变化将使中国电力行业的企业(目前唯一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部门)2023年获得的排放许可证数量受到追溯性削减,而且削减幅度将大于预期。
这些知情人士表示,碳市场参与者之前囤积且未能交易的许可证,也将在2025年后失去价值,这一行动可能会减少目前供过于求的一半左右。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估计,中国碳市场供应过剩总量约为 3.6 亿吨。
彭博社预计,这两项措施可能会增加今年中国碳价格上涨近20%的压力。4月15日,中国全国碳市场价格继续扩大涨幅,达到每吨92.33元,尽管这一价格仍只是欧洲碳市场的一小部分,但却创了中国碳市场的新高。
全国碳市场价格再创新高。 来源: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首批纳入2200多家电力行业企业,覆盖约4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最近几个月,全国碳市场扩容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最近进展比较快的是电解铝和水泥行业。
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面向社会就铝冶炼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两份指南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即国内电解铝行业将继发电行业之后,成为第二个被纳入强制性碳市场的行业。
4月3日,生态环境部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全国碳市场扩容的又一重要信号。
此外,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2024(第十五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2024年下半年,钢铁等行业将开展企业碳排放数据报送及月度存证工作。
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双碳目标明确提出,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未来,包括钢铁、石化、建材、航空等行业将陆续纳入。
中国的双碳目标是到 2030 年将交易覆盖面扩大到总排放量的 70%。
碳配额的收紧和碳市场不断扩容,将使得更多控排企业出现配额缺口,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这会导致碳价格上涨,也会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
此外,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即CCER市场)正式重启。短时间内,CCER供应量有限,但未来一两年,在全国碳市场的扩容背景下,CCER的财富效应将涌现。
声明:本文转自环球零碳,编辑环球零碳研究中心,本文版权归原编辑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常识产权,请及时联系大家删除。
相关标签:
下一篇:厌氧氨氧化和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区别!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