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深入推进 下半年环保治理重在提质增效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今年以来环保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展望下半年,大气、水和土壤等领域污染防治行动有望实现新突破,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央环保督察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继续推进三大领域污染防治行动
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一直是环保工作重点领域,今年初生态环境部制定的多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中。
“目前与城市和工业有关的城市污水、垃圾、循环经济规划已相继发布,预计下半年政策将进一步涉及臭氧协同治理、海洋和河湖治理、土壤修复、无废城市建设、污水资源化等领域。”E20研究院实行院长薛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在大气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的思路是在继续加强PM2.5(细微颗粒)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加快补齐O3(臭氧)污染治理短板。同时,着力在能源、产业、交通等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先容,生态环境部正在编制“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这也是继“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后,第三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治理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步展开。据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先容,为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督引导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等重点任务,土壤司将持续开展工作,计划经过一年的努力,初步探索监督引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框架体系。
同时,土壤司计划今年完成全国68个国家级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初步拟定在湖南、四川和云南3个铅锌矿较多的省份,试点开展废弃铅锌矿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新政策新机遇将助力下半年市场增长。”先河环保总裁陈荣强对记者表示,各地在“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的总体思路下,下半年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将实现新突破,尤其是O3与PM2.5协同控制等举措,这也使得环保潜在市场将进一步显现。
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等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举措将在今年下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此外,《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等多个纲领性文件也将在年内抓紧编制。
按照计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今年7月择时启动上线交易。
此前,生态环境部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公布了包括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中央已经明确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此前对记者表示,除了今年在电力行业进行全国碳市场交易运行,也可以争取把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纳入碳市场管理。
为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部还计划年内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目前地方申报积极,山东青岛初步遴选出符合方向的项目90个;广州南沙提出推动跨境金融投资创新,营造优质气候金融圈,探索气候投融资的“南沙模式”。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地方试点要注重政策和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市场动力和活力。试点工作既要与现有的工作基础充分融合,如低碳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等;也要注重开放合作,探索利用国际资金服务区域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中央环保督察力度加大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即将进驻广东、四川等地,目前多地都在积极准备当中。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2019年开始,利用3年的时间对被督察对象开展新一轮督察;再利用2022年1年的时间,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回头看”,2022年实现对所有省份第二轮督察全覆盖。
按照这一时间安排,今年4月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其中,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对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开展了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主要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长江“十年禁渔”等重大任务,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
地方层面的环保督察也在跟进。北京市7月启动了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组分别进驻平谷区和昌平区,开展为期30天的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在薛涛看来,今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在督察对象、督察内容、覆盖范围、督察方式上都有了更多的变化,同时部委协同性也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督察内容方面,县域黑臭水体治理下半年可能也会被纳入环保督察范围,预计会对相关产业产生影响。在环保督察方式上,更加针对当前环境治理难点和痛点。
“作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发挥重要作用。”薛涛表示。
声明:本文转自上海证券报,本文版权归原编辑所有,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常识产权,请及时联系大家删除。
相关标签:供氧曝气系列
下一篇:“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引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
RS-485传感器
-
空气质量管理系统
-
LP养殖泵
-
ISH/ISP单级卧式离心
-
污(废)水生物处理程
相关资讯:
- 7月环境政策盘点
- 重要声明丨全心“权益”维护您
- 高温天气下水资源紧缺,再生水利用建设在提速!
- 全国“标配”的环保集团,都过的怎么样?民营企业还有活路吗?
- 加大财政支撑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污水处理事故频发,大家该怎么办?
- 一览式数字化平台 | 让水务运营置身“云上驾驶舱”
- 2022年上半年生态环保大事记--政策
- 水务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锚定新技术方得破解之道
- 经历了无数次出水超标后,我整理了全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