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同心守护碧水蓝天
“十三五”以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空间加速释放,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总体竞争力越来越强,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治理的能力越来越强。
产业稳步增长
当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所有火电厂除尘、脱硫、脱硝均实现了超低排放,参与煤电清洁治理的企业大多表现不俗。比如,作为第三方治理企业,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企业凭借创新技术,有效推动煤电清洁发展,支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企业总裁李其林表示:“大家企业在火电烟气治理领域一直保持龙头地位,脱硫(含一体化除尘)机组合同容量及投运量连续3年名列前茅,第三方治理模式机组容量超过3万兆瓦。”
5年来,该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积极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环境服务商迈进。
得益于无数环保企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据测算,2019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近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发布会上先容,在各项子领域中,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约为1.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在2019年列入统计的1.1万余家企业中,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9864亿元,同比增长13.5%,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接近70万人。
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我国环保相关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环保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明显提升,2016年至2019年期间增速始终维持在25%以上。截至2020年10月10日,我国有超过264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环保、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等关键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越来越多国有企业进入环保领域,环保产业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常纪文表示,国企与民企加快融合,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是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的又一个明显趋势。
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今,国企入股民企所产生的直接资产交易额度超过200亿元。目前,省级环保集团已超20家,近百家央企中有30多家进入水务行业。
技术显著提升
近日,由中晶昆仑实业集团有限企业旗下中晶环境企业自主研发的超炭材料治理VOCs项目,在江苏无锡成功投入运营。这是国内采用单一材料、单一工艺成功治理VOCs的首个项目,相较于其他复合工艺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脱除效率高等显著优势。
据中晶昆仑实业集团有限企业董事长童裳慧先容,该企业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领域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中国第一位。
环保企业对技术的固执追求,使得我国环保产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环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调查,去年3535家重点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58亿元。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电除尘、布袋除尘等部分产品及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包括超低排放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制造及污染治理新技术,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与高效治污相统一。”赵英民说。
比如,我国火电超低排放技术世界领先,目前超低排放装机机组容量已经达到80%;比如,新能源车、柴油车治理等均为高科技、新技术应用,不仅能够在污染末端治理领域发挥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推动绿色制造、绿色生产以及产业升级。
服务不断创新
由于长年被内涝与“黑臭”所困扰,2016年下半年,福州打响了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对107条主干河道、49条支流展开“一盘棋”治理。福州全面启动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治水模式,集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于一体,将城区的102条内河打包成7个水系治理项目包,共生成5000多个治理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
按照这一模式,福州市从一次性投入100多亿元改为每年投入10多亿元,大大缓解了财政负担。正是这样的模式创新、机制创新,让福州的治水真正实现了“河长治、水长清”。
赵英民表示,我国环保产业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服务、环境金融等服务业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互联网+”模式、PPP模式、生态环境导向等也得到创新应用。
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中国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撑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说:“这可以视作环保政策的综合集成。”
如今,环保产业金融服务环境也日益改善。前两年一直困扰环保行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缓解,专项债的倾斜使生态环保方向获得的资金量显著提升;由政府牵头、以市场机制设立的绿色发展基金有效缓解了环境治理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此外,“互联网+”等新技术也在更好服务环保企业。随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最强大脑”形成,环保产业日益走向精细化、数据化、智能化。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环保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环境服务格局正在重组。”马辉表示,随着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环保产业将真正发展成为具有创新引领性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关标签:供氧曝气系列
下一篇:2020环境企业50强榜单详解!谁飞速前进?谁又跌出榜单?(附在榜水务企业排行)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
智慧水务管理系统
-
ISH/ISP单级卧式离心
-
智能集装箱式一体化污
-
RS-485传感器
-
VJA喷流曝气机
相关资讯:
- 加大财政支撑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重要声明丨全心“权益”维护您
- 水务行业如何实现双碳目标?锚定新技术方得破解之道
- 7月环境政策盘点
- 污水处理事故频发,大家该怎么办?
- 一览式数字化平台 | 让水务运营置身“云上驾驶舱”
- 2022年上半年生态环保大事记--政策
- 高温天气下水资源紧缺,再生水利用建设在提速!
- 全国“标配”的环保集团,都过的怎么样?民营企业还有活路吗?
- 经历了无数次出水超标后,我整理了全部因素!